糖茄学习网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lǎng ]

读音:lǎng

拼音:lang

简繁:朗

五笔:YVCE

五行:暂无

部外:暂无

五笔:HVEE

笔画:10画

吉凶:吉

仓颉:IIB

结构:左右

郑码:SXQ

四角:37720

区位:3242

统一码:6717

异体字:㓪,朖,朤,烺,脼,誏,?,?,?,朗,朗

英汉互译:clear,bright,distinct

笔顺:点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提、点、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620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源于地名,出自古代朗州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据史籍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中记载:“朗,出朗州。亦或郎姓所改。”

朗姓朗姓起源一

朗州,故址在今湖南省的常德市,春秋、战国时期先属于楚国,后属越国,再后仍归楚国,原住民中即有以地名为姓氏者,称朗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其姓源繁复,不可一论。

朗姓朗姓起源二

源于鲜卑族,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古匈奴分支鲜卑族独孤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。独孤氏原本姓刘,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曾孙后裔。刘秀之子刘辅被封为沛王,其裔孙刘进伯则官至度辽将军。刘进伯在率部攻打匈奴时失利被俘,由于他是汉朝贵胄,因此匈奴人未杀他,但也不敢放他,便将其单独囚禁于独山之下(今辽宁海城),久之,他便自称为“独山孤人”,简称独孤人。当时匈奴人也以“独孤人”称呼他。后来,他因被困于匈奴而不得归,遂居匈奴,娶妻生子,其后裔逐渐被匈奴同化,最后竟然变成了匈奴贵族。

史籍《新唐书·十一·宰相世系》中记载,“独孤氏出自刘氏。后汉世祖(光武帝刘秀)生沛献王辅,辅生釐王定,定生节王丐,丐生广,洛阳令。生穆,穆生度辽将军进伯,击匈奴,兵败被执,囚之孤山下。生尸利,单于以为谷蠡王,号独孤部。尸利生乌利。二子:去卑、猛。猛生副论。副论生路孤,路孤生眷,眷生罗辰,从后魏孝文帝徙洛阳,为河南人,初以其部为氏。”在刘进伯的后代中,有著名的尸利,史称谷蠡王,他以祖先刘进伯的自称为号,称独孤部。其子孙后代皆以其部落名称为姓氏,称独孤氏。独孤部族人传至第六世孙罗辰时,跟随北魏孝文帝元宏(拓跋弘)迁居于洛阳,遂籍为河南人,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过程中,又改独孤氏恢复为刘氏,成为北魏政权八大贵族姓氏之一。不过,仍有部分独孤部族人坚持独孤氏不变,世代相传至今。

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(公元858年),有独孤朗曾为福建观察使,后出任朝廷左司郎中,再以御史中丞晋为户部侍郎。到唐肃宗时期,苛政严厉,公卿诞辰但唯唯署名而已。不久,独孤朗在中唐党争中获罪廷上,被判殛刑。但因有功前朝,不得刀刑,遂与陈希烈、张垍、郭纳等七人被赐于大理寺狱赐自尽。时有白居易《论左降独孤朗等状》之篇史。

在独孤·朗的后裔子孙种,有人为避免祸及家族遂改姓氏,其中就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称朗氏,世代相传至今,史称朗氏正宗。

朗姓朗姓起源三

源于蒙古族,出自蒙古族玛朗阿氏、乌朗哈特氏部族,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蒙古八旗姓》记载:

⑴.蒙古族玛朗阿氏,世居科尔沁草原,后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,满语为MalanggaHala。后有改汉姓为朗氏、马氏、阿氏等者。

⑵.蒙古族乌朗哈特氏,亦称乌尔哈太氏、乌里雅特氏,为蒙古陈巴尔虎姓氏,源出成吉思汗六世祖乞颜·奇斡温·海都的孙子乞颜·奇斡温·斡罗纳儿氏族的后裔,世居巴颜鄂隆(今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)、巴尔古(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)等地区。后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,满语为UlanghatHala。后所冠汉姓多为朗氏、高氏、陈氏、邬氏等,其部族有入穆斯林教者,改称哈氏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

朗姓朗姓起源四

源于其他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今傣族、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中,均有朗氏族人分布,其来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,以宗教信仰为目流改为汉姓朗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、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、北京市、福建省泉州市、河南省荥阳市、湖南省常德市等地区,均有朗氏族人分布。

荥阳郡:古代河南郑州以北的武陟、荥阳一带称邲,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郑国属地。秦朝时期始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。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(壬戌,公元242年)分河南郡置郡,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,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、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,包括今开封市、郑州市在内的八县。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市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。隋、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。

朗州:唐朝初期所称,武则天天授二年(辛卯,公元691年),其地因掘初楚国大鼎,而改置为鼎州,领云阳,泾阳、醴泉、三原四县;十年后的唐大定元年(辛丑,公元701年)废黜。宋朝时期其地改称常德。“常德”一词最早见于《老子》:“天下为溪,常德不离。”又见于西汉毛氏《诗·常武》序:“有常德以立武事,因以为戒焉。”北宋政和七年(丁酉,公元1117年),朝廷在鼎州设常德军,后升为常德府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49年设常德专区,专署驻常德县。辖常德、临澧、澧县、安乡、南县、华容、桃源、慈利、石门等九县。1950年由常德县析置常德市,由澧县析置津市市,常德专署驻常德市,辖两市、九县。1952年原益阳专区所属益阳市及益阳、沅江、安化、汉寿、桃江(驻桃江镇)五县划入常德专区,辖三市、十四县。1953年常德、益阳、津市三市改由省直辖。1958年常德、益阳、津市三市划归常德专署领导。1959年常德市交由常德县领导;益阳市交由益阳县领导;津市市交由澧县领导。1961年常德县领导的常德市、益阳县领导的益阳市、澧县领导的津市市均交由常德专署领导。1962年将益阳市及益阳、华容、沅江、南县、安化、桃江等六县划归益阳专区,常德专区辖两市、八县。1963年撤销津市市,并入澧县。常德专区辖一市、八县。1970年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,地区驻常德市。辖常德市及常德(驻常德市)、临澧、澧县、安乡、汉寿、桃源、慈利、石门等八县。1979年恢复津市市,常德地区辖两市、八县。198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(国函[1988]18号),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,常德市升格为地级市,常德市设立武陵、鼎城两区。武陵区的范围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县的武陵、斗母湖、河洑、石门桥四个镇和丹洲、康家吉、南坪岗、河洑、芦获山五个乡;原常德县其余的三十六个乡镇为鼎城区的行政区域,常德市辖桃源、石门、沣县、汉寿、慈利、临沣、安乡七县。至2005年12月31日,常德市辖两个市辖区、六个县,代管一个县级市;全市共有十个街道、一百零四个镇、九十九个乡、四个民族乡。

荥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成皋堂。

朗州堂:以望立堂,亦称常德堂。

一、lǎng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湖北之利川,湖南之冷水江,广西之荔浦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壮族、傣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以郎州为氏;亦或郎姓所改。”望出荥阳。郎州,即今湖南常德。明代有朗清,都察院司务。

二、

朗姓分布:河北隆化、广西钦州、柳江、台湾嘉义、辽宁丹东等地均有此姓。

朗姓起源:

1、朗州,隋、唐时均置此州,故治在今湖南常德,以州名为氏。亦见《姓苑》。

2、或为郎氏所改。

3、清满洲正红旗中有朗姓。今满族姓。

4、蒙古族姓。

朗姓名人:

朗青,明时象台(故治在今广西象县西北30里)人,宣德中任都察院司务。

郡望:荥阳。

历史名人

郡望

荥阳郡:古代河南郑州以北的武陟、荥阳一带称邲,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郑国属地。秦朝时期始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。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(壬戌,公元242年)分河南郡置郡,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,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、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,包括今开封市、郑州市在内的八县。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市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。隋、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。

朗州:唐朝初期所称,武则天天授二年(辛卯,公元691年),其地因掘初楚国大鼎,而改置为鼎州,领云阳,泾阳、醴泉、三原四县;十年后的唐大定元年(辛丑,公元701年)废黜。宋朝时期其地改称常德。“常德”一词最早见于《老子》:“天下为溪,常德不离。”又见于西汉毛氏《诗·常武》序:“有常德以立武事,因以为戒焉。”北宋政和七年(丁酉,公元1117年),朝廷在鼎州设常德军,后升为常德府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49年设常德专区,专署驻常德县。辖常德、临澧、澧县、安乡、南县、华容、桃源、慈利、石门等九县。1950年由常德县析置常德市,由澧县析置津市市,常德专署驻常德市,辖两市、九县。1952年原益阳专区所属益阳市及益阳、沅江、安化、汉寿、桃江(驻桃江镇)五县划入常德专区,辖三市、十四县。1953年常德、益阳、津市三市改由省直辖。1958年常德、益阳、津市三市划归常德专署领导。1959年常德市交由常德县领导;益阳市交由益阳县领导;津市市交由澧县领导。1961年常德县领导的常德市、益阳县领导的益阳市、澧县领导的津市市均交由常德专署领导。1962年将益阳市及益阳、华容、沅江、南县、安化、桃江等六县划归益阳专区,常德专区辖两市、八县。1963年撤销津市市,并入澧县。常德专区辖一市、八县。1970年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,地区驻常德市。辖常德市及常德(驻常德市)、临澧、澧县、安乡、汉寿、桃源、慈利、石门等八县。1979年恢复津市市,常德地区辖两市、八县。198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(国函[1988]18号),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,常德市升格为地级市,常德市设立武陵、鼎城两区。武陵区的范围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县的武陵、斗母湖、河洑、石门桥四个镇和丹洲、康家吉、南坪岗、河洑、芦获山五个乡;原常德县其余的三十六个乡镇为鼎城区的行政区域,常德市辖桃源、石门、沣县、汉寿、慈利、临沣、安乡七县。至2005年12月31日,常德市辖两个市辖区、六个县,代管一个县级市;全市共有十个街道、一百零四个镇、九十九个乡、四个民族乡。

荥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成皋堂。

朗州堂:以望立堂,亦称常德堂。

一、lǎng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湖北之利川,湖南之冷水江,广西之荔浦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壮族、傣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以郎州为氏;亦或郎姓所改。”望出荥阳。郎州,即今湖南常德。明代有朗清,都察院司务。

二、

朗姓分布:河北隆化、广西钦州、柳江、台湾嘉义、辽宁丹东等地均有此姓。

朗姓起源:

1、朗州,隋、唐时均置此州,故治在今湖南常德,以州名为氏。亦见《姓苑》。

2、或为郎氏所改。

3、清满洲正红旗中有朗姓。今满族姓。

4、蒙古族姓。

朗姓名人:

朗青,明时象台(故治在今广西象县西北30里)人,宣德中任都察院司务。

郡望:荥阳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lǎng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湖北之利川,湖南之冷水江,广西之荔浦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壮族、傣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以郎州为氏;亦或郎姓所改。”望出荥阳。郎州,即今湖南常德。明代有朗清,都察院司务。

二、

朗姓分布:河北隆化、广西钦州、柳江、台湾嘉义、辽宁丹东等地均有此姓。

朗姓起源:

1、朗州,隋、唐时均置此州,故治在今湖南常德,以州名为氏。亦见《姓苑》。

2、或为郎氏所改。

3、清满洲正红旗中有朗姓。今满族姓。

4、蒙古族姓。

朗姓名人:

朗青,明时象台(故治在今广西象县西北30里)人,宣德中任都察院司务。

郡望:荥阳。

堂号

荥阳郡:古代河南郑州以北的武陟、荥阳一带称邲,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郑国属地。秦朝时期始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。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(壬戌,公元242年)分河南郡置郡,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,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、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,包括今开封市、郑州市在内的八县。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市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。隋、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。

朗州:唐朝初期所称,武则天天授二年(辛卯,公元691年),其地因掘初楚国大鼎,而改置为鼎州,领云阳,泾阳、醴泉、三原四县;十年后的唐大定元年(辛丑,公元701年)废黜。宋朝时期其地改称常德。“常德”一词最早见于《老子》:“天下为溪,常德不离。”又见于西汉毛氏《诗·常武》序:“有常德以立武事,因以为戒焉。”北宋政和七年(丁酉,公元1117年),朝廷在鼎州设常德军,后升为常德府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49年设常德专区,专署驻常德县。辖常德、临澧、澧县、安乡、南县、华容、桃源、慈利、石门等九县。1950年由常德县析置常德市,由澧县析置津市市,常德专署驻常德市,辖两市、九县。1952年原益阳专区所属益阳市及益阳、沅江、安化、汉寿、桃江(驻桃江镇)五县划入常德专区,辖三市、十四县。1953年常德、益阳、津市三市改由省直辖。1958年常德、益阳、津市三市划归常德专署领导。1959年常德市交由常德县领导;益阳市交由益阳县领导;津市市交由澧县领导。1961年常德县领导的常德市、益阳县领导的益阳市、澧县领导的津市市均交由常德专署领导。1962年将益阳市及益阳、华容、沅江、南县、安化、桃江等六县划归益阳专区,常德专区辖两市、八县。1963年撤销津市市,并入澧县。常德专区辖一市、八县。1970年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,地区驻常德市。辖常德市及常德(驻常德市)、临澧、澧县、安乡、汉寿、桃源、慈利、石门等八县。1979年恢复津市市,常德地区辖两市、八县。198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(国函[1988]18号),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,常德市升格为地级市,常德市设立武陵、鼎城两区。武陵区的范围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县的武陵、斗母湖、河洑、石门桥四个镇和丹洲、康家吉、南坪岗、河洑、芦获山五个乡;原常德县其余的三十六个乡镇为鼎城区的行政区域,常德市辖桃源、石门、沣县、汉寿、慈利、临沣、安乡七县。至2005年12月31日,常德市辖两个市辖区、六个县,代管一个县级市;全市共有十个街道、一百零四个镇、九十九个乡、四个民族乡。

荥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成皋堂。

朗州堂:以望立堂,亦称常德堂。

一、lǎng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湖北之利川,湖南之冷水江,广西之荔浦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壮族、傣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以郎州为氏;亦或郎姓所改。”望出荥阳。郎州,即今湖南常德。明代有朗清,都察院司务。

二、

朗姓分布:河北隆化、广西钦州、柳江、台湾嘉义、辽宁丹东等地均有此姓。

朗姓起源:

1、朗州,隋、唐时均置此州,故治在今湖南常德,以州名为氏。亦见《姓苑》。

2、或为郎氏所改。

3、清满洲正红旗中有朗姓。今满族姓。

4、蒙古族姓。

朗姓名人:

朗青,明时象台(故治在今广西象县西北30里)人,宣德中任都察院司务。

郡望:荥阳。